close
這是之前寫的一份報導

雖然說的是台灣電影

不過也多少可以點出華語片市場的一些問題



假日經過鬧區的華納影城,年輕人們在售票口前大排長龍,準備欣賞豪華十二廳播放的炫麗好萊塢強片。相較之下,放映國片的電影院,售票口前門可羅雀,售票員更是閒的發慌,買了張戲票走進電影院。



其實台灣國內電影長期的委靡不振,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喜愛看電影的人口眾多,但是國片票房卻可憐兮兮地佔不到市場的百分之一。每一次提到台灣電影的驕傲,能被掛在嘴邊的,永遠是那幾個如侯孝賢,楊德昌的大師級導演。



最 近幾年,台灣電影像「天邊一朵雲」、「不見」、「不散」、「飛越情海」、「台北二一」、「夢遊夏威夷」等作品在國際舞台上屢屢獲獎,台灣民眾卻似乎不太買 帳、興趣缺缺。縱然有幾部國片可以衝出幾千萬的票房,但是跟好萊塢在台賣座強片動輒上億元票房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至於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台灣影業協會黃文英執行長表示,其實大部分觀眾認為國產電影在國外得獎的影片都是比較屬於精英的藝術片,而且觀眾也會認為花錢進電影院是為了要休閒純屬娛樂,並不是花錢去思考動腦的,所以國產電影的票房才會一直無法開出好成績,

其 實近年來在台灣看電影的人口越來越多,但是國產電影的票房卻是越來越低。根據資料顯示,以二○○四年的電影票房來看,台灣總共拍了二十二部國片,佔去年在 台發行電影的比率只有八%,比起香港及大陸的二十六部,佔所有的九%,或者是其他在台發行的影片二三五部,占八三%相較,國產片實在不登大雅之堂,如果再 轉換成票房紀錄,○四年國產片,票房紀錄兩千八百多萬元,占所有票房紀錄不到一%,而港陸發行的片子票房紀錄為三.二倍,占六%,其他外國影片有二四.五 億元的票房,占整個票房紀錄的九五%。

回頭看新聞局統計的票房紀錄,台灣的國產片在二零零零年WTO 開放外國片之後,國產片票房只佔了所有票房的一.三%;零一年更是跌到只有○.一%;零二年好轉有二.二一%;零三年只有一%;零四年的國產片票房比率則 稍稍升到一.一%。而本年度至今的國片票房已經累積到了一千五百七十二萬,「天邊一朵雲」的千萬票房功不可沒。

追根究底,其實國產片一直無法有好的票房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政府不重視及加入WTO後開放外片可無限進入台灣



自從WTO開放外片進入台灣之後,因為國片沒有保護措施,導致國產電影的票房跌到谷底;加上政府的輔導政策不良,使得國產電影一直沒辦法和外片相抗衡。

對此黃文英執行長就感嘆:「政府對於電影產業不重視,在政策上沒有制定適當對於國片的保護措施,所以在外片衝擊之下,國片當然大受打擊。」

就拿南韓和中國來說,他們除了在外片的進口有多加限制,在國內的拷貝影帶也有一定的數量,這樣的做法對於保障國產片上映的權利來說有很大的效果。根據數據來看,去年南韓的國產片市場佔有率達五三.二%,遠遠勝過於台灣的八%,南韓可說是成了少數能抵抗好萊塢侵襲的國家。



即使是產片量不多的新加坡,也有自己的電影推廣協會(Singapore Film Commission),積極訂立各種鼓勵電影的合資方案,希望能提昇新加坡電影的國際地位。就算是已經建立強大電影品牌的日本與香港,其政府組織仍不放棄繼續開拓國產電影的國際市場。



此外,黃文英更指出,亞洲各國能成功將各國的國內電影推展到海外,賺取十分可觀的外匯,但爲什麼台灣卻不能?這可能是台灣政府在拼經濟中忽略掉的另一個空間。



2. 國內拍片資金不足



國內導演拍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必須仰賴新聞局的輔導金,可是每年只有幾千萬預算,上百部電影搶破頭,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每部電影大概只能拿到最少百萬最多千萬的輔導金。因為資金短缺,台灣的導演們大多只能拍小成本的作品,根本無法與外片的大製作對抗。



新晉導演賴冠源感嘆:「新聞局規定,要將整部電影的策劃完整才能申請到輔導金。不過光靠輔導金根本不夠用,平常還要幫藝人拍MV或剪接,打零工兼差。籌夠資金開拍電影,然後參加影展希望能夠得獎,所花的錢才有可能回收。」



執行長則表示,一年只有幾千萬預算分給電影界根本不夠,國外政府對於國片的預算往往動輒上億,相比之下台灣輔導金的預算所可說是少之又少。



面 對台灣電影的式微,新聞局在零四年底組成了「電影政策檢討暨推動委員會」,積極推動一系列電影改革的三個核心思惟,及振興電影的三個策略、一個政策。除了 過去拍電影的輔導金外,新聞局將取消外片賦稅減免,成立電影創投基金,而影視專業創投公司,由行政院開發基金參與四五%的資金,另五五%在民間集資,同時 協調各部會提供三十億元資金,協助電影製作行銷企畫的融資。



新聞局願意跨出重要一步,希望能夠重振台灣電影事業。不過,台灣的電影產業能不能走得出來,將會是台灣產業競爭力的另一項指標。



此外,國內片商是否願意投資也是很大的問題。

在 好萊塢電影有八大片商支撐,片商肯投資各導演的作品,而且投入大預算的開拍,才得以有好萊塢的高票房的亮眼成績。而香港地區,在今年三月藝人劉德華投資三 百萬美金(約一億台幣)網羅多位來自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台灣及新加坡的新晉導演,分別執導六部華語高清(High-definition)電影。



反 觀其實台灣本土的電影投資者是十分匱乏。國內幾個大片商,像中影目前也已經不開戲了。而台灣的電影院也大多是外商投資,所以鮮少有國片能上映。目前放映國 產片最為著名的就是位於中山北路的光點戲院,不過光點戲院並非由片商投資經營,而是由侯孝賢導演集合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的監理事所組成的,為了就是讓台灣電 影可以有更多管道發展。



3. 缺少能撐起票房的明星



國產電影票房始終無法有一定水準的原因,在於沒有能穩定影壇的票房明星撐場。好萊塢的電影能夠賣座,除了大製作炫麗的聲光效果外,有票房保證的大明星也是讓好萊塢電影可以賣座的一大元素之一。



別說好萊塢,香港就有幾位票房保證的明星。像梁朝偉、張曼玉等等。只要他們的電影出來,在香港本地最少也有兩三千萬港幣(約一億兩千萬台幣)的票房。雖然台灣也有范植偉,但整體來說還不夠成熟。黃文英執行長感嘆的說。



但是張昌彥老師就認為:不能完全靠明星撐票房。其實一部會讓觀眾想進戲院的電影,應該是由娛樂和文化相輔相成的,不能只單靠明星撐全場。



如果要拍出一部賣座電影,在拍之前要先做好觀眾取向的調查。像是十七歲的天空,就明確鎖定在年輕一代的觀眾群。啟用偶像魅力(楊祐寧,Duncan) ,再加上同性戀的主題,貼近年輕人的生活型態,才能成為去年賣座國片之一。



「不過電影賣座不等於就是一部好電影。」張老師提醒。



4. 電影題材不夠吸引人



國片近年來的題材越來越狹窄,大多是為了想得獎而拍片。所以為了迎合評審們的喜好,大部分國片的類型都趨向藝術性質。對觀眾來說,國產片和藝術片幾乎可以畫上等號。



「我覺得國片意識形態太重。看了會很累。像悲情城市是在說二二八事件,或是天邊一朵雲在說色情工業。國片似乎除了之前的軍教片以外,沒有一齣是單純看了會覺得開心的。而朱延平和吳宗憲拍的素質又很差。」現在已經完全不想看國片的陳洹橒同學抱怨



但學生導演郭柏村就認為台灣應該可以拍些商業取向的作品,像香港也有許多專拍商業電影的導演,雖然並不是啟用票房明星,但是商業電影的市場還是存在,所以台灣還是可以嘗試走商業路線



大部分導演都想拍自己所要的東西,不過,相信在許多新晉導演逐漸冒出頭之後,在題材方面應該會更加多元化,帶給觀眾的選擇也會更多更廣,



5. 拍攝專業人才不足

學生導演郭柏村和賴冠源都認為台灣的專業相關學系不多再加上現在大部分的新鮮人都希望可以當導演,希望可以拍自己想拍的東西,導致了其他專門人才的短缺

反觀亞洲其他國家目前南韓的電影工作者超過三萬人,有超過四十所大學設立電影相關學系培訓年輕人入行,像當紅女星全智賢就讀於南韓東國大學演劇電影系,今年才剛畢業。

除了上面的幾個問題外,盜版和BT下載的問題也是使得國片票房不佳的一大主因,



陳同學認為:現在網路下載和盜版很方便,其實現在人們除了科幻片以外,一些效果很震撼的片子. ,大家都會到戲院感受音效,其他抒情一點的片子都用抓的,而國片本來大家的接受度就不高了,再加上有免費的,所以結果更慘



買盜版的話素質比較差,但是通常要是願意買DVD的話,一定都會買自己最喜歡的影片吧,所以,買正版是必須的,而且如果不買正版,這要叫導演以及拍攝電影的人吃什麼呢,另外,我個人覺得用bt太傷電腦,也太浪費時間了,所以我也完全不考慮用bt,戲劇戲的趙同學反駁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黃執行長,賴冠源和郭柏村倒是抱持的一樣的看法:有盜版和BT的存在反而會給電影從業人員一些自省的時候



藉由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只一昧的怪政府不抓不查,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是不是我們自己也有責任呢,如果電影拍的好的話,相對的是不是觀眾就會想進電影院看而不是下載觀賞,與其抱怨政府,不如想想如何把電影拍好吧



對於國片的未來,張老師認為電影從業人員要重新檢視電影的定位,現在是分眾細緻的社會,在拍電影前先設立自己的觀眾群,像是侯孝賢導演就把自己的觀眾群設立在學歷較高或是對自己生活有所省思的觀眾,針對觀眾所能接受及所需的內容拍攝,就是個成功的例子



而黃文英則表示,台灣電影應該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條路來,不要盲目學習好萊塢的方式,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要做出勝過好萊塢的電影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找出台灣電影特有的方向,才是讓國片繼續下去最好的辦法



電 影事業是國家的文化資產,國家的人民不看國產電影,文化資產的流失是很嚴重的問題,除了在電影素質要自我提升外,如何培養和教育國內觀眾接受並觀看國片是 重要的課題,台灣影業協會的黃執行長語重心長的表示,就算在法國,看台灣國片的觀眾還比台灣還要多,當外國人問起國內情形如何,還真不知如何回答,



對於台灣國片是否能起死回生,政府是不是可以適時協助,電影人能不能省思自己的問題,國人能不能支持國內的國產電影,沒有全民的支持,哪來的電影熱情



電影院的其中一廳裡,這場即將散場的南方澳海洋紀事,片尾的配樂夾雜著清潔阿嬤的催促離場聲,微弱的配樂聲,好像述說著台灣電影的無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9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